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投書:與吳伯雄的兒子談維基

這次是《自由時報》刊出。是說這則新聞是15日出現的,我是第二天投的稿子,不知道為什麼過了好幾天才登。其實我先寫了篇比較長、語調較溫文的去投中時,不過後來想想中時應該不會想鳥我,就算了。

這篇刊出後,台灣四大報只剩《蘋果日報》還沒被攻佔了,之前的投書見下:
《聯合報》:投書被聯合登了,2008.6.22,〈別失焦 先為性別歧視道歉〉,譙莊國榮
《中國時報》:投書─社群經營 10分鐘能做啥?(中時),2011.1.8,〈社群經營 10分鐘能做啥?〉,酸李家同。

這次的全文見下:

與吳伯雄的兒子談維基



不知道是不是被維基解密爆料怕了,國民黨聞維基色就變。吳志揚以堂堂桃園縣長之姿,看到維基百科上有對父親不利的言語,馬上一聲令下,又是研考會研究、又是不排除提告。其心情固然可以理解,然而其舉動卻顯示對維基百科的不熟悉。筆者身為維基百科活躍編輯者,且多次主導台北維基社群活動,認為應藉此機會向社會大眾及諸多公務繁忙的大人們做一次簡單的解釋與宣導。

維基百科與維基解密毫無關係,它成立至今十年。因為「人人都可以編輯」的概念,所以號稱「自由的百科全書」。我們沒有固定的編輯團隊,任何人都可以看到錯誤或缺漏的內容時,馬上加以編修。

當然,為了保證內容品質,寫入維基百科的內容都必須有可供查證的可靠來源,一般是引用報章報導或是學術著作;令吳縣長跳腳的內容如果沒有引述可靠來源,他可以自己予以更正或是移除。大可不必拿牛刀殺雞,扛出法律嚇唬無償默默貢獻的網友,結果徒留笑柄。

目前中文維基百科近四十萬的條目,但經常在編修的用戶,包括台灣、中國、香港、澳門、星馬等地,也不過約四千名。要讓每個條目的缺失都被及時發現,這樣的人手實在不夠。台灣即將在明年一月初舉行全國維基人聚會,預計邀集各界專家來踢館,指正百科中的錯誤內容。縣長大人非要動用公家資源研究維基,應該要請研考會官員研究桃園縣的相關條目,協助我們更正,讓各地的中文用戶更加認識桃園才對。至於私人名譽,還是自己改改,別浪費公帑了吧!

(作者為自由文字工作者、活躍維基編輯)

想知道這篇內文在指涉什麼,可以閱讀:
吳志揚要求維基百科更正 否則提告(中廣新聞/李明朝)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廉價的信仰

相愛吧!
用嬌弱的掌
撫弄光滑的板
把戀人的喘息
拖曳進專屬兩人的
小小的窗
問他
「接受嗎?」

憤怒吧!
用堅決的指
敲響抗議的鍵
喀搭喀搭聲
是遊行者的步伐
隊伍正擴張軍容
不分日夜
正原地踏步
無遠弗界

浪語是創世記
摻和怒吼般的啟示錄
不慌不忙地被
分門別類
貼上標籤
你擁有全知的悠閒
因為標籤完成的水晶球裡
每次影子的流動
都向你報備

你拾起經卷
默默頌讀我的容顏
如一本書
你的信徒說那是唯一
真理不容跨越

2011年8月10日 星期三

沒有人會一輩子孤單-為奶茶.劉若英而寫

在我開始追星後的第三個年頭,劉若英開了第一場個人售票演唱會《單身日誌》。當年號稱已是滾石一姊的她,最貴的搖滾區只售1200元新台幣。在這場演唱會開演前,反覆播送的是她當年新發行的專輯主打〈一輩子的孤單〉。身為一個一開放入場就會乖乖在場內坐著痴等的死忠歌迷,被這首歌洗腦到煩,一股對芭樂歌的反骨情緒油然而生,當年哪,真是恨死這首歌了。

然而,劉若英像被定了型似的,成了「孤單天后」。專輯的製作一張比一張還要教人心碎,歌詞反反覆覆都是堅強、看開、習慣。當年,我們這群第一代後援會的歌迷,在台下故意對年過30的奶茶高喊「中年女子」,和她相互吐嘈;不知不覺,我們自己也陸陸續續跨過了30歲的大關。劉若英的孤單依舊,看似越來越難擺脫;而老友們的際遇各各不同,有繼續寫著單身日誌的、有歡喜邁入婚姻的。人變了,歌變不了,〈一輩子的孤單〉那簡單而芭樂的旋律、韻腳反覆到浮濫的歌詞,還有大力嘶吼式的單調唱腔,音樂表現還是不能讓人滿意,但是卻跟許許多多的故事有了共鳴。

2011年,劉若英的婚事在保密工夫到家的情況下,猶如震撼彈讓歌迷們不知所措。許久沒有新的緋聞,報章反反覆覆只能炒作陳昇、陳國富等「陳」年往事。在這個媒體習慣把藝人情事無說成有,而絕不會把有說成無的時代裡,這樣的緋聞絕緣體似乎真讓人以為,孤單天后會是劉若英一輩子的頭銜了。但不按牌理出牌的雙子座女人呀,看來又將了大家一軍。

雖然,聽著〈一輩子的孤單〉來取暖的人們,可能感到失落。原來歌聲裡有再多情感,歌到底只是歌,不是承諾,但其實無需為此而惆悵傷悲。沒有人有資格再唱一輩子的孤單,想起來,也是個令人振奮的事。

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

食記:新店中正路24小時雞肉飯

前幾天,因為在噗浪上寫到我在新店一家雞肉飯店裡,看《家和萬事興》的實況。不料引來的回應當中,有人一點都不 care 丁國琳在戲裡要死半個小時的悲劇,居然只關心「雞肉飯是哪一家」這樣的問題。好吧,不管怎麼說,吃還是重要的。在此就以隆重的食記文,來推薦這樣新店夜貓族、早鳥族的福音,比美小七全年無休精神,從深夜到清晨依然守護你我舌尖的美味:「雞肉飯」(噹噹!)

雞肉飯店景外觀 新店中正路夜色中可見其24小時營業的招牌
雞肉飯的位置就在新店中正路上,介於中興路與北新路中間這段。在萬籟俱寂的深夜裡,她的招牌真是猶如一盞明燈(好像本來也就是燈)。

店景內觀,藍色塑膠桌子與白牆空間,牆邊堆有雜物,很平常的店
店景相當的樸實無華,體現了台灣小吃的原始精神。

店裡的電視機
一直定在同一台的電視,最近可以看《家和萬事興》。

店景的介紹到這裡告一個段落,小吃嘛,裝潢就不重要了。來點餐吧!先來看看精美的菜單:


都是介於台幣25到60元之間的平價小吃…不,在大台北都會區根本是「超低價」。當然啦,住在天龍國以外的就別吐嘈了,物價跟幣值不一樣的。不囉嗦,我照著平常的習慣點了雞肉飯、切個豆干,然後來碗蛋花湯。


飯跟豆干最早上來囉!話說雞肉飯好吃的祕訣其實不多,雞肉嘛,白斬的味道再怎麼樣都是白的;飯嘛,台灣的米再差也是很香地。所以剩下的差別,就是澆在飯裡的汁很重要。


夾一塊飯來看看,油油亮亮加上一夾就散,顯示飯粒有裹上湯汁了,但是飯色還是白的,沒變成醬油色。這代表什麼呢?代表他澆的是雞汁不是魯汁啊!他x的吃雞肉飯就是要澆又鹹又香的雞汁,不是澆肉燥啊,愛澆肉燥我吃肉燥飯就好了,還點雞肉飯幹嘛呢?

對不起我激動了。總之這家雞肉飯沒別的,就是澆下去的汁夠油夠鹹夠香,扒兩三下就是有夠爽的啦!

豆干跟蛋花湯不是重點,但是點了還是拿出來拍一拍吧。那個豆干被我捕捉到醬油膏即將滴下的那一刻,感覺還滿有feel的。




好了,最後一定要附店家資訊。
店名:好像沒有。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中正路64號。
電話:我不好意思跟老闆娘要…
本次消費:雞肉飯小碗25元,蛋花湯25元,豆干10元。
地圖:

檢視較大的地圖

2011年1月8日 星期六

投書─社群經營 10分鐘能做啥?(中時)

《中時電子報》刊載網址: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112011010800357.html
感謝《中國時報》給我機會消費一下李家同。標題是編輯下的,相當簡潔有力。原文只有被刪了幾個為表禮貌而加入的冗字,沒有什麼大幅度的更動。

我有另外用文字工作的角度寫一篇投《蘋果日報》,但是被打了回票。

李家同教授日前針對社群網站的發言,年輕學子似乎不太領情,事後雖然李教授透過媒體針對過激的用語做出澄清,然而將社群網站瀏覽時間設定在「每日十分鐘」的想法,固然勸學用意諄諄,卻也低估了網路時代的價值所在。

社群網站除了具有資訊快速更新的傳統網路媒體優勢外,使用者與使用者間具有情感的交流,使得傳播的效益比起其他的網路廣告更加能夠打動人心;同時因「物以類聚」,社群會反應出一致的喜好,在行銷上更易鎖定目標。因此,如何打入社群,取得Facebook用戶的「讚」或是PTT鄉民的「推」,已是各大產業注重的問題。然而由於社群網站本身都各自擁有一套次文化,若不是長期身在其中努力經營,光憑書本知識或是每天十分鐘的瀏覽,實在難以窺見其中奧妙。

以筆者在PTT長期涉足電影板的經驗為例,前幾年國片《海角七號》,最早即是由於該板的板主與使用者大力推薦,透過一篇又一篇綿密的心得分享營造人氣與口碑,才有日後票房的延燒。後來亦有國片導演前來與鄉民交流,卻因為對次文化的不熟悉發生言語衝突,最後在票房上鎩羽不提,連接下來籌拍的片子也受負面牽連。

「知識就是力量」,然而「人氣就是力量」在這個世代也將是另外一項準則。或許要求鄉民分些時間背古詩詞的同時,李教授也該投入一兩個小時上上PTT或Facebook與網友們對話,經營幾個月後,也許對於閱讀的推廣,會有更多人把「噓」改成「推」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