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6日 星期二

落後,來自於腦袋-台中觀光問題之我見 (3)

新產業,舊眼光

觀光這檔子事並不太新,或者說它歷史相當悠久,在國中高中時代,我們已經在國文課中讀了不少之乎者也的遊記。不過觀光做為一個產業來經營,至少對於台灣來說,是非常近期才產生的概念。做為一個新興的產業,因為競爭多、沒有固定的法則能操作,唯有快速地跟上時代才能夠維持不被淘汰。不過從台中市政府這次企鵝館的提案裡,就可以看見市府對於觀光的想像,是多麼地迂腐而陳舊。

企鵝館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一種「博物館」,只是展示物是活體生物為主。在企鵝館的構想被質疑之後,市政府的答辯中也流露未來有擴大為海洋生態館的可能,也有部分市議員反對的理由是怪「只展企鵝太少」,改成海生館就不反對。無論府會都流露出對博物館充滿舊式的思惟-定個主題、蓋一棟建築物、把要展示的東西收藏進去。

博物館本身有教育、研究的功用,可以說是一種十分有意義的社會教育機構,並沒有什麼值得反對建設的地方。然而新的博物館,都已經逐步朝向「生態博物館」的理念而行,而企鵝館的規劃方式完全與這樣的概念背道而馳。生態博物館(Ecomuseum)並不是指博物館的主題是生態教育,而是應用原有的地理環境和社會文化,直接保留並呈現當地生存狀態的地區。當然,完全符合定義的生態博物館並不好執行,但是基於這樣概念而開發的博物館在台灣早已有前例可循。

新北市的黃金博物園區可以做為一種代表,它的「展覽空間」中,像太子賓館、鍊金樓都是保留原有空間而成,本山五坑則是應用了一部分原有的空間,再做出一部分的改造使它適合遊客進出。整個園區則是沒有圍牆的,走在其中你不是感覺在看一個設計好的、死板的空間,而是走進一種氛圍裡,雖然不是完全再現,但是一定程度地回到了那個充滿淘金夢的年代。這樣的博物館,對參觀的人來說感受才是深刻的、而收穫也才會是充足的;相對之下,傳統式的博物館固然可能有其教育的意義,但是因為未能動人,只靠著人工營造的場景加上無味的說明,就少了幾分活潑與感動。

他有,我也要?

另一個觀光上的落伍概念,則是「他有,我也要」的思考模式。正如同台中市政府在企鵝館事件之中,面對質疑提出的辯護之中,曾經提到「南、北都有企鵝,而台中沒有」作為台中需要企鵝館的理由一樣。這種齊頭式平等,只會製造出一個又一個沒有特色的翻版,反而讓觀光的價值失色。最鮮明的例子,就是偏布台灣的「老街」-除了少數幾個特色難以替代(如九份老街的山城地形、安平老街完整的傳統建築聚落)之外,其餘的老街都千篇一律,復原的日式建築門面尚能營造一些氛圍,不過裡面的商家賣的永遠都是老童玩、各地名產、中國風藝品,真正有當地特色的商家只能在雜亂的招牌中寥寥做為點綴。如果家附近已有一條這樣的老街,沒有人會想到另一條差別不大的老街旅遊。

這說明了什麼?正是因為台灣南北都已經有了企鵝可以看,市府畫出其他地方會來台中看企鵝,進而住宿、購買伴手的大餅,其實是永遠吃不到的。能夠吸引的只有中部地區的人,看完企鵝之後一兩個小時的車程內就可以回家,不需要住宿;伴手特產家附近就有得買,也不會有在梧棲消費這些產品的動力。只著眼於中部地區的市場會發生什麼情況?木柵動物園企鵝熱潮消退的景象近在眼前,而且他們是在已經存在的園區裡添新設施,台中市政府卻是要從無到有地蓋出一個館,投資與報酬的不成比例,已經可以預見。

有一個笑話說,觀光就是「從一個人活膩的地方,跑去另一個人活膩的地方」,雖然是有意說笑,但也明白地表現出人之所以有觀光的渴望,就是來自於對於自身生活環境過於熟悉,失去了新鮮感。而會勾起他們興趣的所在,未必需要五星級的設施,就算是當地人習以為常的一切,對旅客來說也都是新奇的。台中這種「他有,我也要」的思考,會讓外來客失去來台中的樂趣,而本地客也將在熟悉之後,逐漸不再被這樣的設施吸引。這種對內、對外都只有傷害的建設,絕非救觀光的猛藥。

缺席的地方

三億元的差勁投資,台中市政府寧願找一百個理由為它辯護,也不願認錯放棄,很大的原因似乎就是來自於地方要求資源挹注的壓力。在台中山、海、屯三大勢力的角力之中,以重大建設安撫地方民代或許有政治上不得不為的考量,但是把建設地方等同於砸大錢而不必管砸錢的結果,又是一個陳舊思想作祟的結果。

企鵝館的建立,對於地方的就業帶動是十分有限的。前面已經分析過其觀光效益是不可能實現的空中樓閣,而企鵝館本身需要的行政人力、導覽人才,都不是當地居民熟悉的領域,只有清潔、招待的低階工作能真正成為在地人的就業機會,不但職缺有限,也無法讓當地的青年願意返鄉接受這樣的工作。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地方,都已經發現在打造觀光的過程中,在地居民的參與是多麼重要的一環。在地居民不但最了解地方的特色與掌故,能夠為遊客帶來最深度的旅遊體驗,同時也唯有地方居民一起從觀光中獲利時,人潮帶來的一些衝擊,才不會招致反彈。這裡的地方參與,絕對不是少數幾個地方有力人士、民意代表的參與就已經足夠,如果不能夠讓長久以來在這裡生活的庶民也一併參與建設整體規劃、經營的過程,這樣的建設要喚起在地人強烈的認同感,將會是困難重重的。

那麼,到底要怎麼拉高地方的參與?台中市政府最需要做的改變,就是叫負責規劃政策的政府官員,停止坐在冷氣辦公室裡,花錢委託公關公司做規劃的愚蠢方法。官員的閉門造車加上公關公司的置身事外,肯定會做出荒謬的決策。正確的做法是走出去,從基層的承辦人員到最高的政務首腦,都必須對於你們即將砸下大筆資源的地方瞭若指掌。包括地方的天然資源、地理環境、居民作息、歷史背景…而後,發掘出地方有心、有能力的人,或許是有意返鄉的熱血青年、或許是一生奉獻的地方耆老。與他們對話,從中激發出創意,規劃出真正能夠與地方特色結合的建設,再誘導其他的居民跟進。這種新觀念、新做法,才是真正能夠跟上現代旅遊觀念的正道。

1 則留言:

  1. 拜讀三篇關於企鵝館及台中觀光現狀的文章,寫的非常棒!我是一個7年級的青年,好希望明天眼睛睜開我就是市長,可以改變這幾年來荒唐事與沒有必要的建設政績,可以讓一群喜愛老文物年青人組成團隊活化沒落的中區觀光經濟,公車更簡單一點,好好的規劃市民的居住與生活福利,讓市民有監督市政與建設的權力,以居住在台中鄰近都有綠地為榮。(坐在辦公室拿錢給公關公司花很簡單,台中市民無能為力時心情可是真的很幹。)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