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9日 星期日

戴勝益作莊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耶?』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莊子‧外物》

戴勝益說月收入低於5萬元別儲蓄,應拿來拓展人際關係累積資源。有些人憤而指責他何不食肉糜,也有人認為應該看背後意義,也就是年輕時投資自己、放眼未來,比存錢累積財富重要。對於後者,我想到上面那則莊子的故事。

如果有人跟你說他想買股票但本錢不夠,想要去貸一大筆款項來做,你會有什麼想法?無論你信不信任此人看股票的眼光,也無論他之後真的賺錢發達還是賠到脫褲,「投機」這個評價是肯定的。除非,他不動產的本錢夠厚,借現金去做股市,當然比賣資產換現金去做更划算,到時賠了雖然得賣地還錢,至少生活還維持得下去,那這還可以算理財周轉而非賭博。

認識人脈跟炒股其實差不多,人心、人情與人的能力都很難看得百分百精準,跟股票的價值一樣。外界眼中的績優股都可能實際上是大地雷,你結交的人脈再怎麼精挑細選,不見得一定派上用場就算了,看走眼害到自己的機會也不見得低。同樣都是放眼未來,賭自己的預測精準度,炒股改成認識人脈,馬上有人就看不出中間的差別了。

退一步來說,就算結識人脈真的有用,年輕人對未來的投資也必須著眼於「眼前3、5年生活無虞」的先決條件。如果台灣像過去一樣,肯做的人一定可以有份穩定工作,薪水能進來(即使是22k),那麼戴先生的說法還算合理。然而現在的台灣,勞工隨時都面臨裁員、無薪假的風險,22k時跟父母再拿兩萬去投資自己,一旦無薪假時要改拿4萬元嗎?如果,老人家同時也碰到減薪、無薪假、裁員風暴時,要怎麼生出錢來供應孩子?

對很多人來說,數年之後能跳到年收入多少都是沒有意義的,他必須先面對眼前的生活壓力以及債務。戴勝益的一番話正好可以把他比作莊子,而年輕人比作那涸轍之鮒。

題外話就是:為什麼「只坐在鍵盤電腦前=把自己的人緣縮到只剩桌子及電腦」?我很多高強的朋友都是在電腦前認識的,數量甚至遠遠超過現實生活裡認識的,省錢有省錢的人脈管道。我一直覺得「網路世代」都喊了這麼多年了,台灣社會如果一直不能普遍承認網路世界就是現實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什麼「虛擬世界」,那台灣要成為科技島的路一定會倍感艱辛。因為網路族要什麼只有網路重度使用者才能體會,一直要年輕人離開電腦,許多的創意會失去被激發的機會。好比說為什麼台灣做不出像樣的Online Game,就是因為我們的重度玩家太不受重視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